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23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现文阅读 > 正文内容

高中语文课文阅读训练之嬴秦民族的祖神-太阳神颛顼

作者:  时间: 2017-04-15

 作者:孙新周

  问题先知:

  1.作者说“颛顼是太阳神的‘形’记”,这有何依据?简要分析。

  秦人居西戎之地,但他们奉祀的却是东方的太阳神——少昊和颛顼。《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太史公一开篇就指明嬴秦族人是颛顼的后代,接着又说:“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这种吞鸟卵生子的神话,与商族简狄吞玄鸟卵的神话如出一辙,显然是东夷族鸟崇拜的明白宣示。但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他们祖神颛顼在其族源历史定位上的价值。

  颛顼是东北亚各族共同尊奉的祖神。对于东夷族群而言,颛顼不过是其奉祀的众多太阳神之一,其他的太阳神还有舜、喾、少昊、太昊等等。按照后世儒家华夏一元化古史体系的排列,颛顼被列入五帝之一。然而,有不少学者指出,如果按照《史记》所排列的世系,前后矛盾,辈分混乱,因此不足信。这其实是神话与历史观的矛盾。嬴秦不但以颛顼为祖,同时还祖少昊。《封禅书》载,秦襄公“居西垂,自以为祖少昊之神”。史料上之所以出现颛顼、少昊、舜、喾和夔等不同的名字,很多学者已经发现他们其实都是一身的分化,确切地说是一个神的不同称谓。这种认识已渐成共识。如《淮南子》的《原道训》和《天文训》中,帝喾和颛顼就可以互指为一人;而《山海经》也是多处将“帝俊”与“帝喾”混为一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远古至上古时期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语言称谓。这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语言相近的汉字来记录它们。

  远古时代,不同民族共居于中原地区,他们对太阳的称谓有着不同的发音。“舜”是阿尔泰—通古斯语族对太阳的称谓。在满族的神话里,太阳为“顺”,与古代东夷人首领“舜”音同。而“喾”可能就是“太阳”的突厥语族的发音。夏人与商人不同,他们是北方操突厥语的阿尔泰人,他们称“太阳”为“昆”。因此,有学者指出,“鼓、雇、胡、匈、鬼都是突厥语KUN(太阳)的音写”。由此,笔者有理由判断“喾”也就是突厥语太阳的音写,而舜、喾等都是不同民族语言中“太阳神”的不同音记。

  而颛顼却是太阳神的“形”记。首先,这两个字的组成都有部首“页”。在汉字中,“页”是表示人的头脸。虽然对颛顼的解释各种各样,但所有的解释最终归纳的看法却是:“总之与头部的异征有关。颛顼之得名肯定与头形有关。”其次,颛顼的头形到底是何等模样,却是一个颇费功夫的寻找。在比较各家的意见之后,笔者认为较为合理的,应当是周清泉先生所持的观点。他认为,颛顼是黥额,“黥额”是东夷人成童的一种变形巫礼仪式。《太卜》郑注云:“‘玉兆’帝颛顼之兆”,即指额上黥有“玉兆”,也就是脸上黥有玉的裂纹状纹样。

  丁山先生说,颛顼、尧、舜、俊“其实都是高祖夔一名的分化”,而高祖夔的原型是鸱鸮,是太阳神的生命意象。喾“自言其名曰鵕”,《大戴礼·五帝德》:“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既然喾即“鼓”,俱状如“鸱”,那么,高祖夔、舜、颛顼、喾,其原型皆为鸱鸮无疑。如果我们将此种考证与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的鸮形拟人黥面像两相对照,就不难看出它与前述的颛顼玉兆通渠之像的特征十分吻合(见左图),应当就是东夷人的祖神——颛顼的形象。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