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24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现文阅读 > 正文内容

清除高考语文三大阅读障碍

作者:  时间: 2017-04-15

     阅读是高考语文的主体部分,也是考生拉开差距的关键部分,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针对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题、诗词阅读中的形象鉴赏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开头设问题,这三个阅读难点进行解读,并对考生的复习备考提出相应的突破方法,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缩短差距,决胜高考。

  消除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通病”

  实词翻译常见易错点

  失分原因1:实词有漏译,句意不连贯

  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4分)

  病例:恰逢军队遭受狂风暴雨,死亡的人数达到了一半。(3分)

  参考翻译:恰逢各路军队遭遇强风,并且被顺势而下的水流淹没,死亡的人数达到了一半。(得分要点:会、流溺、所亡、中分各1分)

  失分原因2:关键实词理解不准确

  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3分)

  病例:叛贼势力强大,而贺齐的兵力少,不足以用来讨伐叛贼,因此贺齐让军队驻扎,使兵将得以休养。(2分)

  参考翻译:叛贼势力强大,而贺齐的兵力少,不足以用来讨伐叛贼,因此贺齐让军队驻扎停止战事。(得分要点:省略句、住、息兵各1分)

  失分原因3:实词活用未翻译

  齐身出周行,观视行便。(3分)

  病例:贺齐出去走了一圈,以观察、寻找有利的地形。(2分)

  参考翻译:贺齐出去绕山巡行,以观察、寻找便于进攻的地形。(得分要点:身、周行、行便各1分)

  对于重要实词的理解,积累是基础,关键是要学会词义的推断,下面笔者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1.联系语境法

  即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例如: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通过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弄璋”即生男,“弄瓦”即生女。

  2.字形推断法

  即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再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大致含义。

  例如:“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中的“籴”的结构,可推断出这个字应该与“米”有关,联系上下,根据语境,可解释为“买入粮食”。

  3.语法分析法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语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都与其前后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可以从语法结构进行推断。

  例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樵”置于名词之后,则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捕鱼和砍柴”。

  注意,判断一个实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分析法。

  4.对应互译法

  在一些语言结构中,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相近或相反,考生可根据其对称的原则进行推断。

  例如:“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中的“简”根据此法对应“择”,联系语境,分别解释为“选择”“选拔”。

  5.联想迁移法

  考生拿到考题时可联想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从中找到相关依据,灵活迁移。

  例如:“敌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中“薄”通过联想到成语“日薄西山”,再联系语境可解释为“逼近”。

  注意,此五法不可单独运用,要注意在具体的语段中互为辅助,互为验证。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