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19

只有立足平等的教育,使草木自己成长,每个人的本质才都能得以发挥。【教育方式】

首页>志愿传奇>院校大全
院校大全

咸阳市公办本科985一流大学
农林牧类教育部官方网址招生网址招生电话:029-87091406至87091410
院校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建校80余年来,学校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事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辉煌业绩。合校以来,学校不断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和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学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设有26个学院(系、所、部)和研究生院,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居US.NEWS学科排名全球第30位;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8个学科进入ESI前1%。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6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7人,青年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1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青年长江学者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4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42人,学校“特聘教授”1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

学校从193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农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农科(第三级)专业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支,教育部创新团队6支。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925人,各类在校研究生9683人,其中博士生2289人。学校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万余名,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

合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其中主持完成1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7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2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94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3317篇。现有8家农、林、水专业陕西省一级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进入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世界上49个国家近200所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其中14所大学全球排名前100名,年均1000名国(境)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现有“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11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西北农林-霍恩海姆中德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联合苹果研究中心”“兽用生物制品与新兽药研究国际合作基地”等3个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植物病理学”“旱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作物抗病育种与遗传改良”等3个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倡议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吸引了沿线17个国家8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其中。“十一五”以来,先后公派1640名学生出国留学。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在校外国留学生298人。

学校校园面积5657.21亩,建筑面积155.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6.23亿元,其中设备总值13.11亿元人民币,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264.65万册,电子图书197.86万册。学校校园布局和谐统一,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显著,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

进入新时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特色项目

创新实验学院

成立于2008 年,目前从高考提前批次招收“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组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培养基地 班;从校内新生中二次选拔,组建植物科学类、动物科学类、轻工食品类、工商管理类等创新实验班。上 述实验班均采用“本- 硕- 博”连读培养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教育项目;实行“3+1”培养模式;只录取有专 业志愿的考生;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全部课程,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后由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和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分别颁发学位证书。

优势专业
【双一流建设学科】

农学

【全国顶尖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

农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园艺

植物保护

农林经济管理

林学

动物医学

生物工程

动物科学

生物技术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

硕/博士学科
博士

生物学

生态学

水利工程

农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风景园林学

作物学

园艺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保护

畜牧学

兽医学

林学

草学

农林经济管理

硕士

生物学

生态学

水利工程

农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风景园林学

作物学

园艺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保护

畜牧学

兽医学

林学

草学

农林经济管理

社会学

科学技术史

机械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林业工程

软件工程

水产

中药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

作物学

园艺学

农业资源利用

植物保护

畜牧学

兽医学

林学

农业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农林经济管理

水利工程

学费奖金

奖学金设置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校长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绿色通道等在内的多元化学生奖励资助体系。每年用于本科生奖励及资助的金额高达6000多万元。

国家奖学金: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人民币,并颁发获奖证书。每年我校名额300名左右。

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资助全日制本科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人民币。每年我校名额700名左右。

国家助学金: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每人每年平均3000元。每年我校基准名额6000余名。

校长奖学金:学校设立校长奖学金,用于奖励全日制二年级以上本科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人民币,并颁发获奖证书。每年我校名额125名。

专业奖学金:学校各专业均设有专业奖学金,按综合测评成绩分等级确定,每年发放奖励金额达900多万元。

社会各类奖助学金:学校设有曹德旺励志助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朱英龙贫困助学金、恒大奖助学金、王同川励志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30余项,每年累计发放金额约700余万元。

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在学校或开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省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金额原则上每人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8000元的,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

学费减免:学校对符合国家特殊政策的特困学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

困难补助:主要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其他特殊原因而产生的临时生活困难。

勤工助学:学生可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勤工助学取得劳动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国家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生毕业后每年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金额本科生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分三年补偿代偿完毕。

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等学校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金额,按学生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两者金额较高者执行,复学或新生入学后学费减免金额,按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

绿色通道:学校在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使他们能及时报到入学。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校长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绿色通道等在内的多元化学生奖励资助体系。每年用于本科生奖励及资助的金额高达6000多万元。

国家奖学金: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人民币,并颁发获奖证书。每年我校名额300名左右。

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资助全日制本科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人民币。每年我校名额700名左右。

国家助学金: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每人每年平均3000元。每年我校基准名额6000余名。

校长奖学金:学校设立校长奖学金,用于奖励全日制二年级以上本科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人民币,并颁发获奖证书。每年我校名额125名。

专业奖学金:学校各专业均设有专业奖学金,按综合测评成绩分等级确定,每年发放奖励金额达900多万元。

社会各类奖助学金:学校设有曹德旺励志助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朱英龙贫困助学金、恒大奖助学金、王同川励志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30余项,每年累计发放金额约700余万元。

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在学校或开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省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金额原则上每人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8000元的,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

学费减免:学校对符合国家特殊政策的特困学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

困难补助:主要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其他特殊原因而产生的临时生活困难。

勤工助学:学生可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勤工助学取得劳动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国家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生毕业后每年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金额本科生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分三年补偿代偿完毕。

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等学校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金额,按学生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两者金额较高者执行,复学或新生入学后学费减免金额,按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

绿色通道:学校在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使他们能及时报到入学。

校园生活

学生宿舍

宿舍分6人间和4人间,基本上全是新楼。住宿区环境优美,学生人均住宿面积居全国高校前列,公寓化管理、设施齐全,冬天有暖气,配备有互联网接口、电话、衣柜、书架等设施。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区食堂

学生食堂宽畅明亮、干净卫生,饭菜质量可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口味。

学生食堂